临沂西装去哪买-临沂西装定制北京哪家好
“黏夫狂魔”程莉莎:藏起风情12年,她老公郭晓冬!确实值得
《浪姐》一公,不少人都被程莉莎的性格圈粉。
不像其他姐姐那样紧张焦灼,从排练到舞台,程莉莎全程都在快乐享受,拉票时也热闹得恰到好处。
这份快乐同样也能感染到观众,让她的人气仅次于张柏芝和杨钰莹,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在浪姐首播时,程莉莎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就是想红,想要存在感,因为她已经当了12年的全职太太,这次她想尝试一下自己另外一种可能。
虽然面对29位姐姐时,程莉莎只能介绍自己是郭晓冬的妻子,也没什么工作, 但她完全不自卑,没有比任何一位有事业的姐姐低一头。
这种安全感,就是老公郭晓冬给的。
1977年,湖北武汉的一个公务员家庭,迎来了家里的掌上明珠,全家人把所有的爱倾注到她身上,这个在蜜罐子长大的小姑娘就是程莉莎。
从小就衣食无忧的程莉莎,被家人照顾地很好,让她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不过她的父母怎么也想不到,被他们捧在手心长大的宝贝女儿,最后竟然嫁给了一个“穷小子”。
在距离他们860公里外的山东沂蒙老区,这个“穷小子”已经3岁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里的日子完全是另一种光景,这个“穷小子”就是郭晓冬。
郭晓冬的日子穷到什么地步呢?初二时他就开始辍学打工了,因为交不上那34块钱的学费。
为了贴补家里,他挖过下水道,干过印刷工,一个月只能挣15块钱。本以为日子要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了,可他意外看到了北京**学院的夏令营活动,他心动了。
他从小就对唱歌、表演类的艺术感兴趣,上学时,他从广播喇叭里学会了新歌,就去学校唱给同学听,学得快,唱得好。
所以面对这个机会,他毅然决然用打工积攒下的零钱报了名。
相比枯燥无比的印刷厂打工生涯,这次夏令营给他留下了无比美好的深刻印象,他从此打定主意要在演员这条路上闯出名堂,这一年是1992年。
与此同时,“表演”的梦想也开始在15岁的程莉莎身上发芽,她也渴望自己有一天能像荧幕前的人一样发光。
两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各自踏上了奋斗的征程。
郭晓冬在备考北电时,一边打零工一边复习,最难的时候,他三天吃了一包泡面,连公交车一块钱的车费都付不起,受尽白眼和奚落。
发成绩那天,郭晓冬等来自己落榜的结果。可是生活总要继续,他留在北京跑起龙套,一跑就是3年。
直到1996年,他以22岁“高龄”考上了北京**学院,和、陈坤、黄晓明成了同学,而他是班上最大的学生。
此后,郭晓冬一边求学,一边接点零活挣学费,每年春节回家,腰里的BB机不响,郭晓冬就会陷入焦虑,这意味着年后可能没有工作,挣不到钱。
当他还在为学费发愁时,20岁的程莉莎也如愿进入表演的殿堂,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和杨蓉、佟大为、严屹宽成为一个班的同学。
2002年,程莉莎刚毕业一年,开始进组演起了小角色,《爱情密码》里的林皖佳,《不嫁则已》中的苏典典,都是她在这年塑造的角色。虽然角色不大,但是班底都不错,每部剧都有王姬、奚美娟这样的戏骨坐镇。
这一年,郭晓冬也等来了自己的机会,**《暖》找上他,男主角的农村背景和他自身情况非常相像,他看到剧本时就很有感触,每句台词都写进他的心里,立马就接下了这个角色。
开机没几天,郭晓冬收到一个噩耗, 父亲生病去世了。
**《暖》上映之后,拿下了华表奖、金鸡奖在内的多个最佳故事奖,郭晓冬终于一战成名,可是父亲却没能看到儿子的成功。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一年,郭晓冬已经29岁了。北漂10年,他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被大家看见。
而这一年不仅带给他事业上的荣光,还为他的爱情牵起线,让他结识了后来的老婆程莉莎。
2002年,程莉莎和郭晓冬拍摄《北国风》相识。
程莉莎是一见钟情了,因为郭晓冬穿着军装,一身正气,小女孩都会对军装产生崇拜的情愫。
可郭晓冬却对她没感觉,甚至觉得她太“事儿”了,总是向剧组提出服装、道具的各种要求。
天不怕地不怕的程莉莎,在戏杀青之后,立刻付诸行动,借故约郭晓东吃饭,开启了“女追男”之路。
第一次和他吃饭,郭晓冬就和盘托出: 我是农村来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农村的。 这让程莉莎更加感受到了他的老实和坦诚。
“女追男”隔层纱,很快两人就在一起了,这时程莉莎才发现, 郭晓冬有多直男,一点也不浪漫。
第一次约会,郭晓冬穿了身板正的西装,却找了个小门脸的火锅店,程莉莎的香水白擦了。
程莉莎打趣他,在我面前装什么呀,穿成这样。郭晓冬羞羞答答: 约会不得打扮得帅一点吗,让你看看帅哥。
第一次给她过生日,郭晓冬送了条项链,程莉莎发现首饰盒里还有张小纸条,满心欢喜,以为是他准备的小情书,打开一看……是张发票。
郭晓冬忙解释, 放发票是想让她知道,这不是自己随便在地摊买的。
第一次送花,郭晓冬准备了99朵玫瑰,放在副驾驶上,程莉莎看到耍起小性子,花放这儿,我坐哪儿,还赌气坐到了后排。
其实程莉莎真正生气的是,骨子里就不是浪漫的人,经济条件也不好,干嘛非要赶时髦玩浪漫。
两个人都在体恤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郭晓冬不想让她受委屈,程莉莎不想让他有压力。
第一次吵架闹别扭,在东直门地铁站,吵着吵着地铁来了,郭晓冬赶紧挤上去了,留程莉莎一人在原地哇哇大哭。
郭晓冬也是满腹委屈,城里的姑娘也太难伺候了吧,不仅心思不好揣摩,还喜欢闹脾气。
而程莉莎父母的反对,也让郭晓冬更加自卑:我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小子,哪里配得上城市大**呢?
于是两人一争吵,不善言辞的郭晓冬就会提分手,想让她去找条件合适的幸福。
可是每一次,程莉莎都会主动找他道歉,买礼物、约吃饭,一次次地挽回他。
她越是这样,郭晓冬那颗自卑又敏感的心就会越难受,只能把她推得更远,自己还跑到一个小岛上玩起了失踪,让她联系不到自己。
而就是这次短时间的分离,让郭晓冬看清楚了自己的心, 他喜欢这个女孩,他要抓住这份幸福。
在分分合合5次之后,2007年,两人结束了5年恋爱长跑,进入了婚姻殿堂。
这场婚礼,程莉莎亲力亲为,戒指是她自己买的,婚也是她求的,这场婚礼,只要郭晓冬能来就好。
由于心里对父亲的愧疚,郭晓冬选择在老家临沂办婚礼,程莉莎也为了他,放弃了对浪漫婚礼的幻想,办了场土味十足的婚礼。
他们的明星身份,十里八村几千人都来围观了全程,简陋但却热闹、喜庆,郭晓冬背着程莉莎跨过火盘进了洞房,程莉莎也正式成为了山东媳妇。
然而过日子的磨合,仍在继续。
山东汉子骨子里多少有些传统,郭晓冬就是这样,所以不让程莉莎穿过于暴露的衣服,不能穿膝盖以上的裙子。
程莉莎也乖乖听话,明明有万种风情,却把自己的香肩、美腿藏了10几年。
郭晓冬不想让老婆为了养家在外面抛头露面,自己接下养家的重担,让程莉莎当起全职太太,程莉莎也没有二话,而且还甘之如饴。
因为她觉得,郭晓冬对自己的占有欲,是爱自己的表现。
湖北与山东气候与习俗都相差很大,程莉莎第一次跟郭晓东回家过春节,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山东太冷了,泪水与鼻涕直下,她只好套起小裙子,披上了军大衣。
山东过年讲究多,男的要随着长辈去挨家挨户拜年,新媳妇也要和长辈唠嗑。
七大姑八大姨对她捏捏鼻子摸摸脸,表达自己对新媳妇的喜欢,还觉得她太瘦了,不好生胖孙子,还热心肠地介绍偏方,程莉莎听得脸红耳燥,还要笑脸相迎。
因为程莉莎知道,自己已经是郭晓东的媳妇,入乡就要随俗,不能让郭晓东失礼。
看着郭晓东吃那些生的大葱大蒜,还吃得滋滋有味,程莉莎看了感觉吃不下,那味道让她呼吸不过来。可后来,程莉莎也学会了吃蒜。
农村都是旱厕,味道太大,程莉莎根本进不去,于是她就央求郭晓冬陪她到田野里,郭晓冬给她看风,两人都像特务一样紧张,却也满是甜蜜。
婚后,程莉莎也丝毫不介意把婆婆接来同住,包容婆婆的旧习惯,连婆婆的熟人到家里做客,她也热情欢迎。
不仅如此,当初郭晓冬在北京跑龙套时,哥哥郭晓峰对他的帮助很大,如今自己发达了,想要报答哥哥,程莉莎也双手支持,资助他在北京买房。
婆婆对这个儿媳妇一百个满意,每次她和郭晓冬闹别扭,婆婆不由分说,直接批评郭晓冬,让他跟媳妇道歉。
家庭里的琐事也没有消磨掉程莉莎对郭晓冬的爱,反而越爱越深。
她把老公照顾得无微不至,郭晓东甚至从来不知道家里的钥匙长什么样,无论什么时候,他只要回家,程莉莎都在家里。每次郭晓冬拍戏回来,程莉莎都会去接他,这个习惯坚持了10年。
2010年,程莉莎生了一个男孩,为了凑齐“好”字,她还想为他再添个女儿。
于是她打了一百多针,内分泌失调了,自己也有了抑郁倾向。
郭晓冬也很心疼她,为了帮她找回自信,也开始鼓励她去外出工作,做自己想做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
有个辩论节目曾经讨论过,什么才叫真正的独立女性。
不是说她事业有成、年薪百万就是独立女性,也不是她相夫教子、洗衣做饭就不是独立女性, 而是取决于这些选择是否取决于她愿意。
就像程莉莎一样,10年前她愿意回归家庭,10年后她愿意搞搞事业,符合自己的意愿,老公也都支持尊重。
在她从《浪姐》舞台亮相时,她大方介绍自己是郭晓冬妻子,和姐姐们寒暄也是,你和我老公拍过戏,老公是她大方拿出来的招牌。
登上舞台,她又是最自信、最有风情的程莉莎。
或许有人好奇,为什么10年没工作,她依然可以那么自信,那是因为郭晓冬给足了她安全感。
在程莉莎心里,郭晓东说过最甜蜜的话,就是在拿了结婚证后一起去吃饭,郭晓东掏对她说, “这个交给你,所有的钱都在里面。”
在他的朴实的思想观念里,男人结了婚就应该把钱交给女人,只留一点零花钱。 他觉得,爱就该用力的爱,养就应该彻底地养。
郭晓冬有段时间身体不好,程莉莎劝他休息一段时间,可他年轻时的危机感让他不敢停,他怕停了就再也没人找他拍戏,他怕自己养不了她。
郭晓东在外面拍戏时,任何情况都会跟程莉莎报备,跟同事聊天聊得最多的,也是夸自己太太多辛苦。
程莉莎也会用心经营自己的婚姻,他愿意当大男人,自己就当个小女人,自己要出门录节目,郭晓东帮她收拾行李,她坐在沙发上笑着对郭晓东说,“你帮我收拾东西,我觉得太幸福啦!”
爱是要主动的,爱是需要表达的。
程莉莎轰轰烈烈的爱更容易被看到,而郭晓冬行动里的爱同样分毫不少。
女人幸不幸福是能从外表和心态看出来的,43岁的程莉莎美貌不减、风韵犹存、别有风情,浪姐的魔鬼训练,别人叫苦连天,她却乐在其中,享受舞台。
她把日子过得滚烫,生活温暖明亮。
临沂最大的袜子批发市场在哪里?便宜的多少钱一双
临沂批发市场,山东临沂批发市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现有服装、化工、建材、五金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68处,总营业面积600多万平方米,经营摊位4.6万个,商品交易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最便宜的一块钱十双。
年商品交易额达400多亿元,市场综合效益连续16年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列,批发市场已成为临沂经济的一大亮点,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
经营商品品种主要有:西装、童装、男女时装、妇女用品、衬衣、牛仔服等六大类上千个品种,商品主要来源于浙江、江苏、福建、河北及本省各地市,主要销往安徽、河南及本省。
扩展资料:
小商品批发市场比较发达的地方有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广州小商品批发城,北京小商品批发城。中国小商品城(俗称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坐落于浙江中部义乌市,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是国际小商品的流通、研发、展示中心,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临沂批发市场经营范围
随着临沂经济的发展,在临沂市兰山区聚才路与琅琊王路交汇处建立了中国临沂小商品城,占地35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容纳经营户2600户。其中商铺17万平方米,分为文体、纸张、化妆品、小商品四个区域,容纳客户1400户。
大卖场5万平方米,共3层,1层经营办公用品、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喜庆用品、洗涤用品、化妆用品、纸张及纸制品类等,2层经营饰品、工艺品、小电器、小五金等百货类商品,3层经营年画、字画、装饰画、日历台历、、期刊、美容美发用品工具等,容纳客户1200户。
这样就将小商品城经营商铺和大卖场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前来批发和采购的朋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临沂市旅游局也将临沂小商品城确定为旅游定点购物市场,使临沂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2009年11月24日,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市场大会暨中国商品市场30年成就展览会上,山东临沂、浙江义乌等5地市荣获“中国市场名城”称号。临沂成为山东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百度百科-临沂批发市场
我是重庆的,求一篇国庆趣事文章,600字左右,要初一水平的!
国庆旅游趣文
国庆,利用长假休息之余选择了外出游玩两天,走进青山绿水之中,选择去了浙江的桐庐。
第一天早上7点出发,驾驶员也笃悠悠的开,大约十一点半左右到达桐庐。首先游玩大奇山,感觉山中的风景一般,可能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由于长时间不下雨,林间的溪水少之又少。在两个小时的转悠登山中,最好玩的地方是走网桥--晃晃悠悠,好象回到童年的玩乐时光,先生在边上笑我是长不大的孩子。
快要等到山等时,来到一方休闲的小亭,刚上去就被其中的一个小水池吸引住了,里面浸了许多的西瓜,一个圆溜溜,好可爱,一问价钱吓一跳,6元一斤,一个最小的习惯也要六七十元,于是,就和水池里的西瓜留个影,已解相思之谗。池里的西瓜留个影,已解相思之谗。
游完了大奇山,我们来到了富有声名的富春江小山峡乘船观光,当游船载着我们一路向前时,两岸风光的确很美,有那么一点诗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只可惜富春江里到处都飘浮着一种水葫芦的植物,有点刹风景。当游程结束我们返回时,在和当地的人了起,知道它既可以清洁水,但是一过泛滥有会污染水资源,真是一体两面,真当我们了得起劲时,看见一只肥大的“老鼠”在水葫芦中间穿梭,老鼠借助水葫芦也飘扬过岛,真是聪明。
第二天,游玩了“千岛湖”,一到景点的大门,就被千岛湖的气势所吸引,那是我看见过最辽阔的湖,湖水碧绿清澈,在阳光的照射下,在小岛的点缀下显得格外的迷人。湖,湖水碧绿清澈,在阳光的照射下,在小岛的点缀下显得格外的迷人。
最刺激的莫过走岛上的悬空吊桥,人多桥摇,许多人吓得好紧张,有些人哈哇哇大叫,我觉得好好玩,先请上面的工作人员给我拍个照,然后就一路晃着蹦蹦跳跳的走过去,还意尤未劲.惹得边上的先生连连责备我.
最后上了鸟岛,里面的鸟上海的动物园里有许多,到也不希奇,最有趣的是和大鹏鸟拍照,手那着大鹏鸟站的架子,然后前后摇晃让它找开翅膀,目的是和我拍照,时候想想有点残忍哦.
两天,匆匆而过,虽然时间紧了点,但是觉得还是很有趣,化了钱财,累了身体,饱了眼福,留了照片.哈哈.
国庆节趣事
每天发生的趣事像五彩斑斓的梦,像玲珑剔透的珍珠,使人留恋,使人向往。
星期日,对于我——这个爱睡觉的懒猫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邓欢,都九点了,还不起床?妈妈的喇叭又开动了。我揉了揉惺松的睡眼,说:“今天是星期日,干嘛要吵醒我?”老爸凑过来:“想不想杀一盘?“我一听,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来就来,我才不怕你呢!”
我们摆好棋盘。爸爸的“炮”第一个冲锋陷阵,开进了我的地盘,紧接着站在“兵”的后面,我沉重应战,兵来将挡,一会儿工夫,爸爸就着急起来,只见他不住地拍着大腿,“哎呀呀,我今天怎么如此冒失?气我了!”爸爸思索着,将另一个“炮”开到了“象”的位置上,射出一枚炮弹,将我的“象”打得狼狈不堪,逃出沙场。我怎么也这么大意,眼看我的“车”也要“命丧黄泉”了,我心里想“可怜的‘车’,你真命苦啊!还没立战功呢,就要去见‘阎王’了哎,真对不住你,我一定为你报仇!”
快呀!爸爸得意的催我,哟,你别高兴得太早,咱们骑驴看剧本——走着瞧!我命令“将军”向前挪动一步,“哈哈,你输定了!”我大声疾呼,爸爸看了看棋盘上的阵势,像泻了气的皮球,软绵绵地趴在桌子上。我立刻给爸爸打气:“喂,胖气球,不要泄气嘛,胜败乃兵家常事,别以为输给一个黄毛丫头毫无光彩哦!”听后,爸爸立刻挺直了腰杆瞪着金鱼眼,坚决地说:“看我怎样收拾你!”然后一个又一个向我这边进攻,我也不甘示弱。由于爸爸手下大将伤无数,剩下的尽是些老弱残兵,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我逼上绝路----“我赢了!我赢了!我旗开得胜,激动至极,恨不得将这消息告诉全世界!
大师们,是吃‘车’还是吃鸡呀?妈妈双手叉腰怒气冲冲地说。我沉浸在胜利的兴奋中,桌上香喷喷的鸡此时失去了魅力。爸爸望着棋
诸城市朱解初级中学1996级新生
母校印象
第一节 省立十三中记忆
创办省立十三中学的回忆
刘少青
山东省立第十三中学于一九三一年秋在诸城创建,到一九三七年底停办,共历时七年,自始至终我担任了该校的校长。今年是建校五十五周年,而我也年已八十有九,每当回忆起当年的办学情景和教学生活,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我在十三中的亲身经历整理和记述下来,奉献给广大热心于此的读者。
受命建校
一九三一年五月,我正在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任教务主任的时候,一天,省教育厅长何思源找我谈话,大意是:省里决定要在诸城建立一处六年一贯制的完全中学,调你去任校长,先抓建校,当年就招一部分学生,该校地处鲁东南几个县的中心,一定要办好。他还讲为建这个学校,诸、高两县争持不下,高密要出五万元(银元),诸城只能出两万元,最后还是被诸城争了去。他没有讲诸城争了去的原因,我的估计除诸城地理位置适中以外,很可能与国民党的先烈王乐平、路友于(他们均是诸城人)等人有关。对于诸城,我并不陌生,我在省立一中上学时的同班同学路友于家是诸城,一中的学监李子明老师也是诸城人,我父亲的挚友邓登山民国初年曾在诸城任过县知事。诸城历代多名士,在我的印象上,那里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一听说要我去诸城,就一口答应下来。
经过短时间的准备,我偕同尹汇泉到诸城去了。尹汇泉是我聊城的同乡,我父亲的把兄弟。此人忠厚老实,廉洁奉公,办事干练,邓登山在诸城任县知事时,他曾跟随当过师爷,对诸城的风土人情比较熟悉,选择他作我的建校助手是最理想不过的。
到了诸城,与县政府和国民党县党部接了头,他们都表示非常欢迎,县长厉文礼表示,建立中学乃诸城民众之夙愿,定当竭诚相助,任何困难亦在所不辞。县党部的负责人许××和路谦叔也极表支持。许是我在济南女师的学生许崇真的哥哥,路是路友于的胞弟。畅叙一番,他们均愿尽地主之谊,为建立“十三中”效力。
学校校址定在城东南的旧文庙,那里有大成殿、明伦堂、藏经阁等古老建筑,还有旧军阀建的“九间房”。尽管房屋不多,但地点僻静,地方宽敞(约有七十亩地大),是个较理想的场所,计划在这里建设一座有十八个班级、容纳七百多名学生的正规中学。校址确定后,县财政局、教育局、建设局和县党部等有关单位,组成了学校建设委员会,由我任主任,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施工。到八月底,建成两个教室和一部分教职员办公室、宿舍,招收了第一级学生两个班,十月份学校正式开学。 “九·一八”事变后,财政拮据,学校改为初级中学,规模也压缩为六个班级。从此即边建校,边教学,每年招收两个班,到一九三六年,学校改名为山东省立诸城初级中学。
机构设置和教职员的聘任
按照省教育厅的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正常工作由校长领导,遇到重大问题校长召集全体教职员开会讨论决定。在校长领导下,学校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个处,每处有主任一人,职员一至二人,分管教学业务、学生思想和行政事务工作。另外,设有童子军教练员一人,女生指导员一人,在校长直接领导下,专管教练童子军和指导女学生的工作。
当时学校对教职员实行聘任制,除校长和童子军教练员由省教育厅直接委派以外,其余均由校长全权聘任。为了使这处名列全省最后的中学不落人后,从受命之日起,我就在聘任教职员一事上动了不少脑筋。选才的条件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确有真才实学,有一定教学经验,能够胜任所任工作的。选才的途径主要是从我的同学、同事和老乡、朋友中遴选,也有的是通过别人介绍推荐的。
全校先后聘任的三十多名教职员,绝大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水平都比较高。如训育主任崔季言,是我在省立一中的同班同学,北京大学毕业,我们俩很要好,又是一九二四年经路友于介绍在北京同时加入国民党的。教务主任姜寿千,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曾任省立一中教务主任,教绩卓著。一九三二年当他离开一中时,烟台八中、济南一师和我同时聘请,他自愿跟我来到了十三中。历史教员孙备五,是我在北京高师的同学,为人老成持重,学识渊博,且精于英语,是不可多得的好教师。理化教员辛星垣,北京高师理化部毕业,教理化很重视学生实践,在理化仪器不多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自制简单仪器,那时收音机还很少,他竟亲自装配了一台五管收音机。图画教师张愚谈不但是全省著名的国画家,而且还擅长军乐,是十三中军乐的创始人。体育教员齐哲,上海东亚体专毕业,是体育上的多面手,他热心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出现了不少球类和田径健将。七年间任教的各科教师都能胜任各自的工作,没有发生学生抬教员的事件,也没有因不胜任而被解聘的。当时教职员的待遇主要是按教时计酬,校长月薪一百五十元,每周兼课六小时以内不另加薪。各处主任月薪六十元,兼课每周一小时月薪加发五元。各科教员每周任课一小时,月薪五元,一般每周任课二十小时,月薪可得一百元。兼任级任教师的,每月补贴十元。职员月薪四十元,兼课同教员一样按教时讨酬。实行计时制,调动了教职员的积极性,做到了人尽其才,人尽其力。
从严治学 培育人才
十三中从开始成立就坚持从严治学,无论作息、考勤、考试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学校每天早晨举行集体升旗仪式,然后二十分钟的跑步,傍晚降旗,晚上两小时自习,九时熄灯。每星期一举行纪念周,唱国歌,背诵总理()遗嘱,校长讲话。每星期六下午进行大扫除。这些都是固定不变的。学校规定学生每天下午降旗前不准离校,其它时间离校需要请假,并在传达室挂上名牌。如旷课时间占三分之一以上者即予除名。学校对考试、升学、毕业要求很严,有临时考、月考、期考、毕业考等各种考试,考场有舞弊者,试卷得零分。国语、数学、英语三门主课有两门不及格不准升级,有一门不及格不准毕业。一九三四年十三中第一级学生毕业时参加全省会考,数学平均八十多分,全省第一,二班学生王希坚各科平均八十五分,是全省毕业生的佼佼者,受到省教育厅的通报表扬。
学校里对学生的体育活动相当重视,对此,我有深刻体会。我在北京高师上学期间,因学生只顾埋头读书,毕业时同班的三十名同学,就有五、六名累得吐血,踏上社会不久,有的竟壮志未酬身先殒。惨痛的教训使我看到,办教育一定要抓好体育,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学识再多也无用。有鉴于此,来到十三中我就把开展体育活动和参加体力劳动作为一件大事,与教职员们一起带领学生开辟了东西两个操场,一个作球场,另一个作田径场,添置了多种体育器械,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每周参加两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所以那时十三中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是不错的,学生的体质也是好的,曾经派代表队参加过省里的运动会,学生的跳高、百米赛跑和三级跳远在全省是前几名的。
那时还注意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各级学生都有《公民》课(相当于现在的政治课),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讲三民主义,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讲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发现不良倾向,随时进行纠正。每个学期结束,都由级任教师对每个学生作出操行评定,并开展“三优” (学业、操行、体育)和“两优” (学业、操行)评选活动,评选出的学生颁发奖状,在全校表扬。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学校里有一支很像样的军乐队和雅乐队,有铜鼓、管号和京胡、二胡、笛子等乐器,经常举行演奏会。一些文娱活动骨干分子还组织了话剧团,利用课外时间排演节目。每两周利用一个星期天,由学校集体组织郊外旅游或越野赛跑。这些活动对开扩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勤俭办校,绿化环境
学校自建立之日起,就非常注意勤俭办校。凡是自已能办的事情,尽量自已动手,能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尽量为国家节省开支。当时所有学生每周都有两小时的劳动课,一小时的劳作课,我们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和课余时间,组织师生平操场,修道路,建花坛,种菜园。学校东西两侧原有两大块空闲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破砖碎瓦,遍地皆是,师生们经过自己的劳动,削高垫低,改造成两个平平展展的大操场。学校里还开辟了二亩菜园地,种植茄子、扁豆、西红柿、大白菜,各班学生由教师带领轮流管理,所产蔬菜师生分食,教职员伙房基本上不用买菜,学生的吃菜也解决了一部分,从而改善了生活,降低了生活费,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学校建设由于受经费的限制,进展不快,有一次相州的王翔千先生到学校看望子女,我与他谈起这个问题,他提出利用劳作课发动学生搓土坯的建议,我们采纳了他的这一建议,组织学生搓了大量土坯,在学校后面,采用外面砌砖,里面衬土坯的办法,建起了两处教室和学生宿舍。
学校里很注意节约,在开支上处处精打细算,严格把关。一九三二年初,尹汇泉为节省取暖费用,不用带烟筒的炉子,而用木炭代煤,结果不幸中毒身亡。当时更严禁受贿,一次传达员叶盛林受瓦工队长李素云十元钱的贿款,学校立即将其开除。叶不甘心,联合其他工友罢工,教职员们只好亲自动手干勤杂事务,学校照常上课,并未受到影响。
为了给师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在我的倡导下,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的绿化和美化活动。全校建起了两处花坛,一处花园,先去曹州买了二十多种牡丹花,建立了牡丹池,后陆续地添了梅花、茉莉、杜鹃、月季、栀子、樱花等多种花卉。每当春季来临,各种鲜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确实别有一番情趣。我爱花,尤爱菊花。学校里引进和培育的菊花达四、五百种之多,其中不乏名贵品种,记得一种名为“玉盘托珠”的品种,花朵直径达三十四公分。每逢菊花盛开的时候,学校里总要举办菊展会,前来参观的络绎不绝。一九三六年,天津《大公报》副刊以半版的篇幅登载了菊展会上的一角,《北洋画刊》也登了一些名菊的照片。除了每年春季植树以外,从第二级毕业学生开始,要求每人在毕业前植一棵纪念树,所以学校绿化一年比一年好,一九三七年事变前夕,整个学校已经基本上绿树成荫了。
结合美化环境和生物教学,学校里还饲养了一些小动物,有大雁、鹅、野狸子和虎皮鹦鹉等。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学校里买了六个南泥大缸饲养金鱼,有的品种白的银白,红的赤红,有一种“当朝一品”的名贵品种,全身银白,头顶上三个鲜艳的红点恰似个“品”字,十分可爱。学校里每年繁殖金鱼幼苗数千尾,全都提供到社会上去。
学校自一九三四年起,靠卖菊花每年收入一百多元钱,这笔钱再用来植树种花,进一步扩大了绿化和美化的规模,实现了学校公园化。
师生的爱国热情
一九三一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我东北三省。这时第一级学生刚入校,国难当头,人人心头上都象压上了一块大石头。当大家得知下令不准抵抗、张学良还在北京安闲的跳舞时,沉闷和忧郁顿时变为愤怒。师生们课余班外议论纷纷,大家办壁报,演话剧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揭露“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但是由于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密控制,学校未能公开举行声讨会,也没有组织大的宣传活动。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野心的不断增强,抗日救亡活动逐步深入。一九三六年傅作义绥远抗战开始以后,全国各地都发起支援,学校里也起草了援绥活动计划,一方面在师生中开展募捐,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宣传队上街宣传,发动群众抗日救国,抵制日货,以实际行动支援绥远抗战。三七年芦沟桥事变以后,师生们的抗日怒火更加炽烈,全校师生整队上街宣传,在西河滩上搭起台子,演出了《一片爱国心》等话剧,一连演了三天,观众成千上万。
当时国民党执行的是消极抗日、积极的政策,开始师生们都不理解,表现出一种彷徨苦闷的心情,后来渐渐的从迷茫中觉醒,开始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向往光明、要求进步的情绪在一部分进步师生中不时表现出来。一九三二年日照的党组织发动了五莲山起义,十三中一级学生赵金声暗暗前往参加,结果没有赶上。不幸此事被国民党县政府知道了,要逮捕赵金声。县长李承绶因其子在十三中上学,不愿去学校直接逮捕,特通知我将赵金声送去。在送的途中,我告诉赵金声:你不要怕,我设法救你,就说你精神不正常。见了李承绶,我对李说:这个学生很老实,有时说话不正常,请你多加关照。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去找李承绶要求释放赵金声,李说:我不当家,你可直接向县党部求情。我接着去找了县党部的赵季勋,请他从中活动,尽快释放,赵当场应允。后来我以为赵金声释放回家了,没有再详细过问。谁知赵金声又被从诸城转到了济南,不久在济南监狱病。这事是过了多年以后我才听说的。
赵金声一事对学校震动很大,我也感到很被动。此后我与训育主任商量,要摸摸学生的思想底子,避免再发生类似事情。那时我抱着个一心办教育的想法,不想过问政治。对一些进步教师的言行,怀有同情感,但又不敢公开支持,只好息事宁人,对内防范,对外保密。记得教务主任姜寿千曾多次说,那个“新生活运动”的标志就象在牛上捣了一拳。孙备五老师当着崔季言的面常说,我又骂你们国民党啦。有一年,理化教员辛星垣在青岛纳了一妾,名叫王风英,此人思想进步,知识丰富,对鲁迅著作相当熟悉,而且常常与进步学生接触,当时不少人知道她是***的地下工作者,但对外谁也没有声张。果然,七七事变以后,她公开了自己的身份。
由于我胆小怕事,也曾做过一些错事。对于赵金声一事,屈从于县执政当局的压力,把他的族兄赵金城劝退离校。学校的劳作教员姜宝鼎思想进步,倾向革命,经常教学生唱进步歌曲,如《大路歌》等,还指导学生演出进步剧。一九三五年领导学生元旦演出,引起了县当局的注意,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对学校不利,便不让其再指导演出。大约在一九三六年的寒假期间,抓着他引暗娼来校住宿的错误将其辞退,此后姜宝鼎便到莱阳第二乡村师范学校任教去了。
“七七”事变所带来的厄运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学校照例招考新生,这一年报考的学生特别多,达到七百多人,而学校只能录取一百人。落榜人数太多,家长们纷纷要求学校增设自费班。为此事我几次向省厅请示,均未获批准,一怒之下,向何思源提出辞职,又被留任。经与教职员们反复商讨,最后决定多收一个班,增加新生五十名,教员们干尽义务,不收钟点费。正在此时,鲁西北各校开始奉命南迁,诸城离前线较远,照常上课,同时作好南迁准备,演习行军、野餐,并警惕敌军空袭,挖防空洞,作防空演习。十一月间,莱阳省立二乡师、烟台省立八中、掖县省立九中、蓬莱省立八乡师等学校的部分师生南迁途中,路经诸城,到临沂集中。不料他们到达临沂后,因负责南迁的省教育厅督学吴兰圃在济南病故,一切无人过问,一部分师生又经过诸城返回家乡,这给本校的师生泼了冷水,南迁的愿望渐渐消失了。
十二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占领黄河北岸,政治形势十分紧张。在此情况下,学校只得暂时停办,教职员工和学生也只得暂时疏散回家。离校时,每个学生带走一套课桌凳,教职员每人发了五十元钱的历年结余,只留下崔季言、崔隆春和诸城人李子方、丁文千看守学校。临别前夕,师生们满怀悲愤,依依不舍,最后各挥泪而别。我同教职员姜泽生、秦文郁、程省三、庄肖颜、张著生、张愚谈等乘胶济路最后一次车去济南。后来崔季言、崔隆春也离开了学校。一九三八年春,诸城以至整个山东均遭沦陷,刚刚创建七年的省立第十三中学,因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不幸夭折了。
十三中停办至今已四十九年了,值得庆幸的是绝大部分教职员解放后仍在从事人民教育事业,就我所知,孙备五“”前曾任曲阜师范学院副院长,姜寿千曾任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齐哲、阎仲容任山东师范学院教员,崔季言、庄肖颜、程省三、张纫素、许杰民等均任过中、小学教师,我本人也在济南十八中执教到离休。现在这些人中除少数几位尚健在外,多数已经作古。当年十三中的学生现在也已进入花甲或古稀之年,他们中许多人都曾在我们的党、政、军中担任过要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每念及此,我便感到无限的欣慰。
附记:本文成文于1986年,是根据作者谈话录音和文稿整理而成,发表前又经过本人修改和补充。
回忆十三中的学生生活
王希坚
我高小毕业那年,正赶上十三中在诸城开办后第一次招生,那时候中学少得可怜,省立的中学加这一处全省共十三处,大半还只有初中,不过省立的学校到底条件好一些,我能考进这所学校就是很幸运了。校址是原先的文庙,开始设备很不全,不过聘请的教师还是有相当水平的。我们的级任老师孙备五,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肤色黝黑,没留起来的胡须满腮连鬓,教课循循善诱,他担任英语和地理两门课程。英语是我们学生最吃力的一门课,他教得非常耐心,每天批阅我们的日记和学习笔记,还经常找我们个别谈话,询问我们的家庭情况和学习中的问题。后来才知道他抗战后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并入了党,解放后担任过曲阜师范学院的副院长,我在一九五四年省政协工作会议上见过他一面。
姜寿千是我们的第二任教务主任,兼教语文课,他身材瘦小,皮肤白晰,没有胡须,讲课声音像女人般地尖细。他对古典文学很有修养,在当时教育界颇有名望。抗战后他一直参加革命队伍,长期担任胶东公学校长,对解放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很大。体育教师齐哲各项运动都有一定基础,在他的培训下,学生中出现了一批较好的运动员,如王国栋的跳高,孙朴心的三级跳远,王桂本的撑竿跳高等曾在全省名列前茅。美术教师张愚谈也很长于专业,学生中素描、水彩画、书法、军乐等活动一时都很活跃。
我们的校长刘少青虽然政治上不表现什么进步色彩,但他是重视人才、专心教育事业的人,他兼任数学课,我当时数学成绩最好,就一直受到他的器重。全国解放后他回到济南仍在教育界任职,退休后潜心研究花卉栽培,八十多岁身体仍很健壮。
我升学的那年,正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年度,各学校学生中成立过救国联合会的组织,我曾经被选为代表参加过一次小型集会,各校的代表也进行了分工。不过以后再没有活动,这显然是一个应景的官办机构。当时十三中只有新招的两班初一学生,人数不多,年龄较小,在当局的严密控制之下,不可能搞什么组织活动,故一直是平静的。只是在五莲山那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赵金声,独自一人到山上联系,被官兵岗哨抓获,不久在监狱里,他的哥哥赵金城因此被迫退学,在学生中引起了一阵波动,随后就平息了。
虽然如此,青年学生都是有热情有理想的。他们在学校时不断受到进步思想的薰陶,抗战爆发以后,在中共临时县委领导下,第一批参加游击队的就有王国栋(鲁平)、孙寿珍(朴风)、张维桢(张翼)、宫树荣(钧民)、王茴(王绩)、王乃祯以及低年级陈廷柱(陈先)、徐崇孝(徐炜)、王稚云(王洛)等,以后参加抗战的王东年、刘子平、王平男(新宇)、王启午、王启庚、李玉淑(奉倩)、王平权、赵振策等。此外有一批毕业的学生曾留在青岛等地教书,解放后也参加了革命工作的如王鸿坚、裴景颜、王季娴、郑秀媛等,这些是我所知道的,我不知道的一定还有很多。
经过十三中培养教育的大批人才,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部做出了很大贡献,如王东年曾任滨北行署专员,张翼曾任航校政委,王乃桢曾任吉林省副司令员,徐炜曾任军政委,陈先曾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王洛曾任济南政治部部长,孙朴风曾任青岛市委宣传部长,鲁平曾任胶东日报社长,宫钧民和王绩长期在中央教育部工作等,他们的成长都和十三中的培养教育有直接的联系。
在十三中求学的三年中,正是我求知欲望旺盛,学习打基础的时期。记得刚入学时,有一位姓秦的老师介绍给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李何林论鲁迅的论著,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鲁迅这个名字。以后鲁迅的著作如《三闲集》、《二心集》直到《为自由书》,我们都争相阅读,也读过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的作品。不过我那时学习的兴趣主要还不在文学方面,一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我几乎每天都翻一翻,数学方面我曾经废寝忘食地钻研过尺规作图问题和伽罗华的群论,哲学、社会学方面我曾似通不通地啃过普列汉诺夫那本《史的一元论》和波格达诺夫的社会发展史,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都曾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现在回想起来,十三中堪称是我少年时代渴求知识的摇篮,直到今天在我脑海里还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九三八年初,我参加游击队进驻城里,恰巧是驻在十三中那个空荡荡的大院里,校舍已经无人管理。在百忙中我还找到了那个堆放着乱糟糟的图书的小屋,这时已无暇去抓寻宇宙的无限奥秘,临撤离时我只恋恋不舍地带走了两本厚厚的书,一本是申报出版的中国分省详图,一本是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当时想的是我们可能要走遍天涯海角,也许要爬雪山,过草地,也许能到延安,所以就把这两本书紧紧带在身边,一直带了好几年。
抗战胜利以后,每一次来到诸城县城,总是要去看一看度过少年时代美好生活的母校旧址。第一次是一九四六年,十三中的故地残破荒凉,只是多了几幢日本人用三合板搭盖的房子还未拆除。第二次是一九六三年,十三中旧址已改成师范学校,大部房舍都改建了,只有后面的“九间房”还依然如故,这是我们当年的学生宿舍,在这里曾经度过我充满幻想的少年时代的生活。第三次是最近,一切旧的痕迹都没有了,但我和几个老同学还是进去转了一圈,重温了一次中学时代天真幼稚的那一段生活。(作者时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
满怀激情话母校
宫钧民
每当我回忆起几十年来的革命生涯时,就很自然的联想到省立第十三中学,她对我青年时代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缅怀自己的母校,但毕竟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许多事情已记忆不清,只能作一梗概的记述。
(一)
省立第十三中学,是一九三一年在诸城建校的,当年秋季开始招生,第一级两个班,共八十人。该校是当时在烟台(八中)、益都(十中)、临沂(五中)、泰安(三中)这辽阔地区中间的一所省立最后名次的中学。她为诸城、高密、胶县、安丘、沂水、莒县、日照等县青年就近升学,提供了方便条件。那年我十六岁,恰巧在县立第一小学毕业,能够不出县城就到省立中学读书,自然十分高兴。
学校开办时(直到最后)的校长是刘少青,教导主任孙在衡,以后为姜寿千,训育主任崔季言。第一任事务主任尹汇泉于当年冬用木炭取暖,因一氧化碳中毒去,其继任人是崔隆春。教员队伍比较强,其中不少人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学校校舍是在旧文庙的地址上新建的,旧的房屋能利用的只有大成殿、明伦堂、藏经阁以及不属文庙建筑的“九间房”等少数平房。新校舍从一九三一年春开始筹建,到一九三四年第一级学生毕业时,除教职员宿舍和办公用房之外,已有六个教室。学校设备是从无到有陆续添置的。理化仪器较少,连教员上课作实验都不能满足需要,更谈不上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了。图书馆虽也属新建,但发展较快,除订有一部《万有文库》陆续到书外,学校也很注意当代名家著作的购置,其中鲁迅、郭沫若等进步作家的著作,只要出版,大多可以从学校书架上找到。初中的课程负担不算很重,在课外我贪婪地读了许多名著,对鲁迅的著作特别感兴趣。他的战斗杂文,犹如犀利的投抢、匕首,读起来令人感奋。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社会阅历极其肤浅,对作品中的含义有很多是似懂非懂,或者简直不懂,但也一直细心地读下去。从那时起,对鲁迅的著作就养成了一种癖好,直到以后的几年,凡是听说有他的新著出版,总要借来或买来阅读的。当然也看了一些对青年人益处不大的书。但总的说来,我在初中三年间的课外阅读中,从写作到思想都受到了一定的教益。
(二)
学校从领导班子到教师,一般说都是认真办学的,所选用的教材也都是要求较高的。如英语选用的是开明英语读本,算术选用开明教本,几何选用“三S”几何,语文为自选讲义,其中古典文学占一定比例,近现代的也多是名家作品。学校对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较重视,除课堂教学外,还指导学生办壁报,进行作文竞赛,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我的语文、数学和外语,就是在这时打下了一点基础的。
旧社会的学校,一般说来是鄙视劳动和劳动者的,当然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了。但十三中学却比较重视课外劳动。刚刚建校时的旧文庙,到处是断垣残壁,破碎砖瓦,连一块平整的土地做操场都很难找,于是学校就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清除瓦砾,平整场地,用自己的双手建起篮球场和网球场。这些义务劳动不仅节省了学校的开支,加快了建校进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劳动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后来,当我们漫步在宽阔的操场上时,往往都有一种舒心的自豪感,因为它饱含着我们辛劳的汗水。在义务劳动中,刘少青校长给我的印象至今难忘。他平时经常穿着西装,手上还戴有一枚金戒指。虽然这样讲究排场,但每到劳动时间,他总是把西装一脱,拿起工具就和同学们一块干起来。这对全校师生无疑是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带动。
临沂职业学院评价如何?
临沂市高级技术学院(以前高级技校)临沂市交通技术学院(以前交通技校)都收高中生。有机会考学历。还能学到手艺。
临沂职业学院 有中专部和大专部, 在罗庄区,双月湖(原双月园校区), 前身是,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临沂分校)、临沂市职业中专(含临沂市轻工业学校、临沂市旅游学校)、临沂经济学校、临沂商业学校合并组建临沂职业学院。
有空调,篮球场也不错,,可以说在硬件上这个学校可以,宿舍有网线。
临沂职业学院属于国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占地500多亩,校园风景宜人,教学设施完善,学生公寓是标准6人间,是你求学的好地方。
临沂职业学院坐落在临沂市罗庄区,2008年3月25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批准文号为鲁政字200878号),2008年4月8日在国家教育部备案。学院占地面积511亩,校舍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临沂批发城的相关市场
温州市场
温州市场位于临沂市临西一路83号,该市场于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开业,由北京三沪东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租临沂环宇有限公司土地承建,市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经营面积8000余平方米,总投资600余万元,设计经营房间800余间,现有经营户700余户,其中外地经营户151户,日上市人数10000人次,日成交额15万元左右,上市商品主要来自于广东、江苏、河南、浙江等省市及本省各地市,商品销往本省各地市及周边省市区。该市场主要经营服装、针织品及其鞋类等品种。
临沂批发城兰田综合集贸市场
兰田综合集贸市场位于临沂批发城中心,与厨具、纺织品、家电、文体等批发区相邻。占地15000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于1992年2月28日开业,市场分经营区,仓储区、停车区、饮食区四部分,实有经营户100户,从业人员300人,日上市额41万元,日成交额5万元,日上市人次450次。
该区主要经营:地产药材、调味品、土特产等近1000个品种,商品主要来源于本市各县区各地市,主要销往本市各县区及邻近地区。
临沂批发城鞋类批发区
鞋类批发区位于临沂批发区中心,周边分别与文体、纺织品、小商品、服装、装饰材料、箱包等批发区相邻。该区于1993年5月8日开业,市场占地22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88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市场为楼房、平房、玻璃钢瓦大棚相结合的结梗?涤芯50户,从业人员2000人,日上市额1000万元,日成交额380万元,日上市人数30000人次。
该批发区主要经营:皮鞋、布鞋、胶鞋、棉鞋、凉鞋、拖鞋、童鞋等鞋类。商品主要来源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河北及本省各地市,主要销往江苏北部、安徽及本省各地市。
临沂批发城箱包批发区
箱包批发区位于临沂批发城中心,周边分别与批发城的服装、小商品、鞋类、文体用品批发区相邻。 于1992年10月日开业。该区占地60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二层楼房式,一楼为营业厅,二楼为仓库,该批发区实有户数为150户,从业人员400人,日上市金额为70万元,日上市人数为2000人次,日成交额为20万元。该批发共主要经营密码箱包、各种箱包、学生包、公文包、坤包、手提包等。商品主要来自于河北、湖南及本市。主要销往安徽、江苏及本省各地市。
华东自行车市场
华东自行车市场由兰山区小李林村委投资万元建成,于1995年7月8日开业,市场占地面积17037平方米,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有经营户60户,日成交金额73000元。
该市场主要经营自行车、童车、自行车配件,商品主要来自天津、江苏、上海、杭州、常州及本省各地市,主要销往本省各地市。
鲁南建材市场
临沂鲁南建材市场位于临沂市解放路与临西三路交汇处,东邻临沂批发市场群和临沂长途汽车站,北邻兰田客运,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该市场由宋王庄村委投资兴建,于1992年12月28日来开业。由于市场单体膨胀,又将市场内玻璃、卫生建陶、马赛克、内外墙砖等品种分离出去,形成了占地90000平方米的建陶、卫生洁具、玻璃等新的经营区。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经营规模、设施档次的不断扩大和提高,建材市场以基本形成以楼房框架间隔式经营格局。市场现分为四大经营区:一区是装饰材料;二区是木线龙骨;三区是铝型材;四区是各类灯具。市场共占地9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0平方米,房间600余间,平房500间,容纳经营户386户,从业人员1200余人,日成交额370万元。客源主要来自于广东、浙江、黑龙江、辽宁、吉林、安徽、江苏、上海及本省内;商品流向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及本省各市地。市场设施费每年收取310万元左右,完成利税150余万元。该市场的建成对发展地方建筑、装饰、陶瓷产业,起了具大的促进作用。
鲁南灯具城
鲁南灯具城位于兰山区临西五路中段西侧,北临鲁南家具城,南临鲁南建材市场、装饰城,与兰田家电批发区隔路相望。灯具城是由兰山办事处宋王庄村委在原鲁南建材市场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档次的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一个进入新起点的专业批发区。该市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框架式结构,投资总额1.2亿元,实有业户117余户,日客流量10000余人,2000年1~10月份成交额达3亿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商机无限。 鲁南灯具城采用厅、城、场、储相结合的模式建设,框架式经营。楼内设有多部扶梯、客货两用电梯,配套设施齐全,实现了建筑全浇制、楼房经营化、搬运电梯化、结算电算化、管理规范化,开辟了临沂专业批发市场的经营格局向都市化迈进的新纪元。 鲁南灯俱城汇集全国各地的名优产品,并设有销售和代理商,产品辐射江苏、河南、河北、安徽、浙江、广东、东三省及本省各地市。主要品种有各类路灯、舞厅灯光、工矿灯、吊灯、台灯、装饰用灯、灯具配件及各种演出器材。
鲁南家具城
该市场位于临西五路中段与水田路交汇处,由兰山办事处宋王庄居委投资兴建教授稳压器、教授逆变器、教授充电机。弘乐稳压器、弘乐三相全自动补偿式电力稳压器。国产、进口电视机、录放机、影碟机、电冰箱(柜)、空调机、组合音响及各类家用电器、通讯,93年12月8日一期工程建成开业,94年12月8日第二期工程开业。95年96年分别建成第三、四期工程,如今,商场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共投资3800万元,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其中全封闭展厅18000平方米,设有摊位850个,日上市额909.09万元,年成交额31000万元,日上市人数2万余人次,是当今全国同专业中第一市场。
市场经营下列商场:各种组合家具、红木家具、各种木制办公用具、床、榻榻咪床垫、各种沙发、钢木家具、沙发家具材料等10大类700余个品种。商品来自广东、辽宁、黑龙江、福建、河北、浙江。商场销往全国各地。
临沂批发城羊毛衫批发区
临沂批发城羊毛衫批发区位于临沂批发城中心,南邻服装批发区、北邻文体、鞋类批发区、西邻箱包批发区,总投资450万元,于1998年10月1日开业,有经营户200户,年成交额5500万元。
该市场主要经营羊毛衫、羊绒裤、睛伦衫,商品主要来自上海、青海、内蒙古、西藏,主要销往江苏、河北及本省各地市。
桃源广场
桃源广场位于临沂批发城西邻,临西五路中段。南邻灯具城、北邻家具城和山东省最大的个体客运站水田客运站以及家电批发区隔路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桃源广场是由市电业局和香港外商共同投资3600万元建成的,于1996年10月1日开业。场内设施先进配有自动扶梯、货梯、电梯和自动喷淋设备。市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市场分为经营区、仓储区、饮食服务区三个部分,共有经营户360户。市场主要经营各类电子产品、通讯器材、信息器材。年成交额6900万元。市场产品主要来自于广东、浙江、福建、上海、北京,主要销往本省各地市。
临沂市批发城塑料批发区
临沂批发塑料批发区位于兰山区北园路与土杂批发区浑然一体,与胶 合板市场隔路相望,市场累计投资1100万元,于1994年4月开业,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规划摊位600个,营业房间800间,日上市金额546万元,日成交额290万元。
该市场主要经营塑料桶、编织带、地膜、日用塑料制品,商品主要来自广东、浙江、江苏本省各县区,主要销往内蒙、河南、河北、辽宁及本省各市区。
临沂批发城小商品批发区
临沂批发城小商品批发区位于批发城南部,解放路与临西二路交汇处,南接山东省最大的长途客运站—临沂长途汽车站,西邻水田客运站,周边与临沂批发城的其它批发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人员和货物进出十分便利。
小商品批发区始建于1982年4月,开始由原县级临沂市工商局独家投资兴建,建成开业后很快形成规模,云集了全国各地的商家,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先后于1992年投资700万元扩建了临沂第二代小商品批发楼,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内部采用旋转大厅形式建造,提高了利用面积,并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1994年由香港,新加坡外商出资3600万元兴建了临沂第三代小商品批发楼—沂隆小商品批发楼。改、扩建后的两座批发楼,其现代化程度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一流,楼内经营大厅设计合理、采光效果好,厅内安装了全方位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及其它安全报警、防火喷淋等安全防患设施,经营大厅统一安装了高级铝合玻璃柜台,为广大经营户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经营环境。
小商品批发区内各种服务措施配套,内设电话亭、储蓄所、饭场、旅馆、**院,市场内配备了专职水电工。负责整个批发城治安工作的市场派出所就设在该区内。
如今,小商品批发区占地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累计投资7500万元,区内共有楼房20余座,可容纳4000余个经营户在此经营,日上市人数50000人次,日上市金额10000万元,日成交金额650万元。该批发区经营玩具、日化用品、日常用品、日用杂品、电子产品、小五金制品等六大类,4000多个品种,商品来源主要是浙江、广东、天津、江苏、福建及本省各地市,商品主要销往上海、苏鲁、豫、皖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临沂批发城服装市场
服装批发区是由华丰企业集团公司(西关居委)投资兴建,位于临沂市解放路与临西一路交汇处, 南邻长途汽车站,西邻小商品批发区,于1987年10月28日开业。该区占地面积3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建有楼房600余间,二层砖混结构精品屋550余间,水泥台(铁厨)3000米,二层玻璃钢瓦大棚5000平方米,其中楼下用于经营,楼房上用于停车、饭场,大大增加了市场空间,缓解了市场压力,实有户数2060户,从业人员4500余人。该市场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
该市场日上市金额696万元,年成交额137000万元,日上市人数40000人次,经营商品品种主要有:西装、童装、男女时装、妇女用品、衬衣、牛仔服等六大类上千个品种,商品主要来源于浙江、江苏、福建、河北及本省各地市,主要销往安徽、河南及本省。
隆达批发市场
隆达批发市场位于临沂老长途汽车站旧址内,地处临西路与解放路交汇处,占地5000平方米,总投资3660万元,总建筑面积29020平方米,建有高档精品房、展厅、大棚、平房等经营设施,规划摊们800个,实有经营户250户,从业人员1200人。
该市场主要经营:床上用品、鞋类、儿童玩具等三大类,2000多个品种。商品远销江苏、河北、陕西、浙江、福建、河南等十几个省市
临沂华东胶合板市场
临沂华东胶合板市场是由华苑企业集团(前园居委)投资3500万元举办的大型板材交易批发市场,该市场西临临西五路,东靠塑料专业批发市场、环城路与岚兖路交汇处,交通极为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市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容纳客户近1500余家,房间1600余间,于92年营业,由于市场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市场再次进行搬迁扩建于96年正式来业,本市千余家胶合板厂都在市场设立了营销网点,东北三省、天津、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客商也在此营业贸易。经销品种有中外产各类胶合板、纤维板、中密度刨花板、贴面板等1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安徽及本省各地市。市场日进出车流量达600余辆次,年成交额达20亿元左右,市场功能齐全,配有大型仓储基地,是目前全国同专业中最大的专业市场,该市场的建成为我市林业生态和板材生活行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带动了本市4000余家板材生产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常效益。
临沂批发城化工批发区
化工批发区位于临沂市临西王路北段东侧,北面与塑料、土杂品两个批发区接壤,该市场于1994年5月18日建成开业。占地24000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建有营业楼房48间,平房407间,实有经营户150户,从业人员300余人,日上市金额575万元,年成交额115000万元,日上市2000人次。
该批发区主要经营:塑料原料、化工产品、食品添加剂、电镀材料、染料、颜料六大类800多个品种,商品主要来源来上海、浙江、新疆、东北三省、江苏、北京等省市,主要销往华东专区各地。
临沂华丰副食市场
临沂华丰副食批发市场,位于临西一路北段东侧,与华丰电子大世界、西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隔河相望。92年9月由临沂市兰山办事处西关居委投资1700余万元兴建而成,占地16500平方米,为楼房、平房、玻璃钢瓦相结合的建筑。如今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二期工程已于95年6月竣工开业,三期扩建工程于97年8月竣工开业。
该市场可容纳经营户600个,日上市人数10000人次,年成交额190000余万元,市场内主要商品有:糕点、饮料、糖、酒、茶等近千个品种,主要销往本省、苏北等地。
临沂批发城厨具批发区
厨具批发区位于临沂批发中心,东靠临西路,南邻纺织品、兰田集贸、文体等批发区,西邻家电市场。该区占地25000平方米,市场为玻璃钢瓦大棚、平房相结合的建筑结构,实有经营户210户,从业人员250人,日上市商品142.9万元,日成交额50万元,日上市人数3000人次。
该批发区主要经营:炊事机械、煤气炉灶、排油烟机、钢瓶、餐具等五大类上千个品种,商品主要销往江苏、安徽、河南及本省各地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